中國幾千年的農業生產孕育了悠久的古代農耕文明作為中華民族傳統文化的底色農耕文明積淀了寶貴的農學思想傳承了厚重的文化底蘊。

望得見山 看得見水 記得住鄉愁
這句充滿詩意的話
道出了無數中國人
對傳統農村生活的眷戀
今天,我們跟著攝影師的鏡頭
走進九十里山水畫廊的春天
在山水畫廊的太平橋村
再次體會中國的傳統農耕文化

天陰沉沉的,風也不暖和,農人赤足下了水,動作十分嫻熟,一看就是老把式。他吆喝著老牛,呵呵地下指令,指令簡短而急促,老牛一直是一個表情,但它聽得懂,走,停,轉彎,配合得十分默契。

老牛在耕作,一條小牛過來,和老牛蹭蹭頭,撒一回嬌。才幾個月的小牛,勁頭十足,在白浪浪的水田狂奔,那架勢猶如戰馬。它的一切,都在“母親”的視線里,老牛一直用虛光罩著它。

一路之隔,一輛拖拉機也在耕田,用了一半的時間,耕完了三倍的田,老牛好奇地扭過頭,農人視而不見,繼續埋頭耕作。


農人很愛他的牛,很愛他的農具,犁是一把有年頭的老犁了,木頭呈暗紅色,犁鏵鋒利如刀,犁耳更是光堂堂的,明鏡一般。農人用手舀水,一遍遍地沖洗,直到看不見泥巴。

稍事歇息,農人牽著他的?;丶伊?,小牛溫順地跟著,學著老牛,尾巴左一甩,右一甩……好一副溫暖的傳統農耕圖。

該告別的就揮手吧,只是別忘了老牛,那是我們的祖先慢慢馴化的成果;別忘了那些農具,那最簡單的線條,凝結著代代智慧;別忘了《元亨療馬集》,俗稱《牛馬經》,那是我們六安人對全世界的貢獻,更是金安人的驕傲。

你要是在畫廊,
碰巧看見了耕牛,
看見了傳統的農耕,
就停下來看看吧,
那也是一道不可多見的風景!
(圖 文:邵有常 謝承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