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3日,和煦的陽光灑在江淮分水嶺崗畈相間的大地上,在金安區橫塘崗鄉黃墩村千畝油茶基地,連綿起伏的油茶林間,不時閃現身背割草機的村民在林間除草;雪峰巖西側山巒下,兩臺推土機開足馬力平整土地,3000只山羊養殖基地正在緊鑼密鼓建設中;站在山崗頂上,穿村而過的豐樂河沿岸廣闊畈區,數臺插秧機在各個田塊作業;通往城區的旅游西環線上,兩輛裝滿米、油、肉及農副產品的小型貨車疾馳而過,疫情管控期間,該村已向城區輸送約30噸的生活物資。
據悉,在六安此次疫情防控期間,金安區持續向城區數十萬居民提供了5千多噸蔬菜和蛋禽肉,保障了居家防疫的居民基本生活需求,也從另一個角度驗證了金安區鄉村產業振興的成效。
推進優勢主導產業“換裝”
擁有15個鄉鎮以糧食生產為主產的金安區,穩定糧食生產,全力守好群眾“米袋子”,是該區鄉村振興第一要務?!?021年糧食播種面積132.4萬畝,全年實現糧食總產52.24萬噸,產值60多億元?!苯鸢矃^農業農村局局長丁德武說,在穩定糧食生產的同時,該區還大力實施“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整合社會化服務組織資源,推進優質專用品牌糧食生產。
安徽春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木廠鎮姜圩村深度合作,流轉整村6100畝土地,實施生態循環農業,全程機械化作業。公司總經理朱云飛說,公司先后投入1000多萬元,購買了80多臺套大中型農用機械和農機具,圍繞農作物各個生產環節,統一機械耕作、統一機械種植、統一高效植保、統一機械收割、統一秸稈綜合利用及谷物烘干,從育秧、旋耕、機插、飛防、收割到稻米烘干加工、秸稈綜合利用,全程機械化,每畝節約成本200-300元。
丁德武說,金安區現有83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遍布17個鄉鎮,企業在完成自身糧食生產外,拓展社會化服務,代耕代管小戶或散戶糧食生產,全區糧食生產機械化率高達90%以上。農業“換裝”機械化,增加了糧農收入,增強了糧農種糧信心。2021年全區完成了4萬畝高標準農田建設,去冬今春,又開工建設5.5萬畝高標準農田,進一步提升了農業規?;?、機械化水平,畝產增加150公斤左右,保障了糧食生產安全。
金安區農業農村局提供的數據顯示,截至目前,該區發展農業專業合作社1232家、家庭農場1133家;市級以上農業經營主體示范聯合體5家;83家農業產業化重點龍頭企業中,國家級2家、省級12家、市級69家,國家級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數量居全市第一。
促進地理標志產品“升檔”
2021年,金安區鞏固脫貧攻堅成果、全面推動鄉村振興,精準把握“三農”工作重心歷史性轉移這個關口,圍繞省“兩強一增”和市“138+N”“6969”產業提質增效工程,全年投入銜接資金10496萬元,發展到鄉到村產業項目39個;到戶產業涉及10193戶,落實扶持資金2244萬元。通過“搭建平臺、打造特色、引進龍頭、創優品牌”等方式,推動全區農業產業持續發展、農民收入持續增長、農村改革內生動力和發展活力持續增強。
六安翁墩現代農業開發有限公司是金安區糧食生產、加工龍頭企業之一,該公司確立“無公害、綠色、有機”發展方向,按照“規?;?、標準化、生態化、品牌化”的要求,實行統一種子供應、統一農資配給、統一栽培技術、統一病蟲害防治、統一加工包裝、統一品牌銷售“六統一”管理模式,與春泉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聯合打造“五谷?!蔽r田米品牌,年產500噸蝦田米,帶證上網、帶碼上線、帶標上市,成功打進省內外數百家超市,既解決了糧農賣糧難,又提升了糧食附加值,糧農收入頗豐。
“五谷?!蔽r田米品牌效應,給糧農帶來諸多啟示,去年,翁墩、孫崗、橫塘崗、雙河等鄉鎮以創建區域品牌為目標,大力推廣綠色、優質水稻品種種植技術,采取政府主導,糧食加工龍頭企業引領,新型糧食生產經營主體參與的方式,通過“龍頭企業+合作社+家庭農場+專業大戶”“龍頭企業+合作社+基地+農戶”等多種協同發展的組織模式,發揮規模優勢,打通生產、加工、物流、服務等環節,實現小生產與大市場的有效對接,解決家庭農場、分散農戶某些環節生產要素不足問題,力促傳統農業向品牌農業、特色農業轉變,為品牌稻米生產提供優質糧源,“黃糧畈”“蝦之戀”“金杯塘”“思古潭鍋巴”等,一批“鄉字號”品牌應運而生,名不見經傳的金安特色農產品貼上商標,進一步激發振興鄉村新動能。
丁德武介紹,截至去年底,全區“三品一標”農產品認證總數已達到177個,其中,無公害農產品32個、綠色農產品135個、有機農產品10個、地理標志農產品1個、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2個。
引導特色產業“安家”
金安脆桃、稻蝦共養、特色蔬菜、皖西白鵝是金安區在穩定糧食生產基礎上主導的四大特色產業。去年,該區集中資金、項目、技術、人才等生產要素投入,統籌整合涉農資金2.32億元和農業提質增效“6969”工程專項資金1.17億元,重點發展脆桃、稻蝦、蔬菜、白鵝四個優勢產業,初步形成北部皖西白鵝、設施蔬菜、稻蝦養殖,南部大棚瓜果、茶葉,嶺地優質果品(金安脆桃)等特色產業布局。截至目前,金安脆桃種植面積12萬畝,年產值10億多元,10萬農戶受益;皖西白鵝養殖農戶3000多戶、規模養殖企業55家、加工企業16家,年出欄成品鵝170萬只。
去年,金安區政府以金安脆桃、皖西白鵝為雙軸心,推動江淮果嶺和家禽一產“接二連三”,已形成葡萄、獼猴桃、藍莓、櫻桃、麻黃雞、小龍蝦、麻鴨、霍壽黑豬等特色產業多點開花、齊頭并進新格局。在東中部丘陵崗區重點發展脆桃、獼猴桃、藍莓、蠶桑等,張店、中店、孫崗、施橋等脆桃集中鄉鎮,建設7個千畝以上水果基地;北部灣畈區重點發展蔬菜、葡萄、皖西白鵝、麻黃雞、小龍蝦等,木廠鎮投入2000萬元,建設皖西白鵝養殖基地,新建年出欄10萬只皖西白鵝標準化養殖場5個;南部山區重點發展茶葉、油茶、中藥材等,區財政整合各類扶持資金,在相應區域集中建設倉儲、物流、冷藏、電商直播平臺等設施,并加快培育精深加工企業,鼓勵引導企業開發特色農產品衍生品,延伸產業鏈,提高附加值。
金安區農業農村局相關人員介紹,2021年,全區水果面積達到13.5萬畝、蔬菜面積達到31.2萬畝、皖西白鵝飼養量達到270萬只、稻蝦綜合種養達到18萬畝。金安葡萄和金安脆桃雙雙入選全國“名特優新”農產品名錄;鵝產業入選安徽省“一縣一業(特)”全產業鏈示范縣區;萬畝稻蝦連片基地成功申報“安徽省江淮小龍蝦產業集群項目”。(皖西日報融媒體記者
劉 揚)